首页

艾彩女王视频免费

时间:2025-05-25 00:48:57 作者:四部门联合印发指导意见 推动高效办成企业迁移登记“一件事” 浏览量:75771

  中新社北京3月6日电 题:“车畅人兴财旺”的粤港澳大湾区如何再提速?

  作者 李金磊 曾玥 马帅莎

  2024年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公开发布5周年。5年来,粤港澳基础设施“硬联通”、规则制度“软衔接”不断拓展。站在新的起点,各界期待大湾区软硬联通、协同融合再提速。

  “全面恢复通关后,香港与内地实现‘双向奔赴’。”全国人大代表、香港特区立法会议员李慧琼对中新社记者表示,“港车北上”的需求日益增多,许多香港居民乐于前往大湾区以及其他内地城市消费、体验。

2023年11月28日,粤港澳大湾区超级工程深中通道主线全线贯通。图为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桥。(无人机照片) 中新社记者 陈骥旻 摄

  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高效快捷的通关措施让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加速实现。依托便利的交通、多元的文化、融合的机制,粤港澳大湾区对人才的吸引力不断提升。

  全国人大代表、澳门街坊会联合总会会长吴小丽说,粤澳往来更为密切,不少澳门居民前往大湾区工作、创业或养老,“发展机遇比过往多了”。

  随着“澳车北上”“港车北上”政策实施,经港珠澳大桥口岸进出境的港澳客车数量大幅增加,港澳居民“北上”消费成为潮流。今年春节期间,内地居民前往港澳共计约252万人次;港澳居民来内地约249万人次;港珠澳大桥口岸出入境客流、车流屡创新高。

  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副秘书长兼新闻发言人刘结一在新闻发布会上说,这些数据,是港澳与内地居民“北上南下”的“双向奔赴”,是粤港澳大湾区“车畅、人兴、财旺”强劲活力的生动写照。

  未来如何进一步推动大湾区互联互通?李慧琼建议继续优化内地与港澳人员往来措施,例如推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间“一签多行”“一周多行”的旅游签注模式,让更多游客体验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的便利。

  基础设施“硬联通”让人员往来更加便利,而规则制度的“软衔接”,则助力提升市场一体化水平,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营商环境,实现协同融合发展。

  如今,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超过13万亿元人民币,专利能力位居全球四大湾区之首,成为全球最具前景的增长极之一。

2023年11月22日,粤港澳大湾区人才专场招聘会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举办。中新社记者 陈文 摄

  全国人大代表、香港特区立法会议员吴秋北指出,5年来,港澳两地以及广东省的9个城市,通过前海、南沙、横琴及河套4个国家级粤港澳合作平台持续深化合作,尤其在高科技发展方面,香港的基础研究、专业人才可与内地产业升级进行对接,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共赢。

  全国人大代表、香港特区立法会议员陈振英说,债券通、跨境理财通等闭环式资金管道的推出,进一步提升了两地金融市场联通效率和一体化程度,推动两地资金流通、市场联通,为海内外投资者提供便利。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在2023年发布,大湾区市场互联互通水平有望进一步提升。陈振英表示,建设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可吸引更多资金、投资者和企业,为大湾区的发展注入新动能。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江门市市长吴晓晖表示,江门持续深化规则衔接机制对接,企业信用跨境评级互认、港澳跨境通办政务服务等入选大湾区规则衔接机制对接首批典型案例,建成全国首个省市共建的政务服务跨境通办专区,便利粤港市民和企业“不出关”即办湾区100多项高频服务。

  “如果能系统化把港澳和内地科技创新和金融要素市场打通,就能产生乘数效应,全面提升大湾区在全球金融和科创领域的地位。”全国政协委员、南方科技大学副校长金李说。

  “融合的速度可以再快一点。”全国政协委员、香港岭南大学协理副校长刘智鹏表示,粤港澳在融合发展中要立足三方优势,互动推进,打造成更好的经济中心。(完)

【编辑:钱姣姣】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南宁机场空侧转运中心转运首票国内转国际通单中转货物

根据2024年上半年服务大类投诉数据,生活及社会服务类、互联网服务类、电信服务类、教育培训服务类、销售服务类居前五位。与2023年上半年相比,互联网服务类、电信服务类、旅游服务类投诉量比重上升,生活及社会服务类,文化、娱乐、体育服务类,公共设施服务类投诉量比重下降。

联合国:以军致加沙逾1.3万名儿童丧生 营养不良孩子“无力哭泣”

国足球员韦世豪表示,球队前三场比赛未取得想要的积分,希望在主场球迷的支持下赢得这场比赛。同时,他认为球队的表现一场比一场好,队员们逐步适应了主教练的战术要求,“相信通过这场比赛,大家可以看到我们的变化”。(完)

《自然》最新论文:父系肠道微生物组紊乱或影响其后代健康

班玛更珠,又名严永山,藏族,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历史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2008年入职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中国藏学》杂志社,担任《中国藏学》汉文版编辑。2012年,调入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历史研究所从事西藏历史和藏族文化研究工作。先后参与完成《西藏通史》等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多次承担社会调研和涉藏外宣工作,在国内相关学术期刊上用藏、汉双语单独发表学术论文、译文、综述、文章近百篇。

王沪宁在浙江调研时强调 扎实做好统战工作 发展壮大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

我国从2010年启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1.0,并在2018年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目前我国已建成世界最大规模的工程教育体系。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颁发首批录取通知书

2月4日,证监会官网刊发《证监会依法从严打击欺诈发行、财务造假等信息披露违法行为》一文,强调贯彻“申报即担责”理念,“一查就撤”休想“一走了之”。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